自從傳說神農發(fā)現(xiàn)茶葉,中國茶便開始了一片樹葉演繹的傳奇。唐朝陸羽創(chuàng)作了世界第一部系統(tǒng)的茶學專著《茶經》,使得中國茶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茶,邁入了“琴棋書畫詩書茶”中的茶,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
那么,你對茶樹了解么?


不同的茶類(如綠茶、紅茶等)主要取決于制作工藝,但茶樹品種對茶葉品質和風味起著決定性作用。如綠茶未經發(fā)酵以保留原葉綠色,紅茶則需經過氧化以呈現(xiàn)紅色湯色和醇厚口感。
然而,不同品種的茶樹在色澤、香氣、滋味等方面具有獨特性,如云南大葉種適宜制作普洱與滇紅,這些特性直接影響成品茶的品質與價值。

一種茶樹通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可以制作成多種類型的茶類。以云南大葉種茶樹為例,如采用鮮葉直接曬干或輕微殺青處理可制成普洱生茶;經過揉捻和全發(fā)酵,能夠做成醇厚的滇紅工夫紅茶;甚至可以嘗試運用白茶,展現(xiàn)其多變風味。
盡管茶樹可以制作出各種茶葉,但每種茶樹品種更適合制作對應的茶葉品類。這是由茶樹品種的特性和生長環(huán)境等因素決定的。

樹型(形態(tài)學分類):
喬木型茶樹:具有明顯的主干,分枝部位較高,樹體高大,可自然生長至3米以上,常見于原始或半野生環(huán)境。
半喬木型茶樹(或稱小喬木型):兼具喬木與灌木特點,植株高度和分枝位置介于兩者之間,通常在1.5至3米左右。
灌木型茶樹:無明顯主干或主干較矮,分枝密集且貼近地面,整體樹冠較為緊湊,人工種植條件下一般控制在1.5米以下,便于管理和采摘。

葉片大小(葉形學分類):
特大葉類:葉片尺寸較大,葉長通常超過一定標準。大葉類:葉片長度適中,但比中葉和小葉類要大。中葉類:葉片大小中等。小葉類:葉片較小,相對其他類型更為小巧。

進化選擇方式(生態(tài)學分類):
野生型茶樹:未經人工馴化和培育,自然環(huán)境中演化而來的茶樹種類。
栽培型茶樹:經過人類長期選育和改良,適應不同栽培條件和市場需求的茶樹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