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茶的發(fā)展推動了名泉名水的研究,陸羽是論泉評水的先行者。他在《茶經(jīng)》中提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在陸羽的帶動下,張又新寫了《煮茶水記》,敘述了刑部侍郎劉伯謅提出的“七泉”和陸羽向湖州刺史李季卿講的“二十泉”,并介紹了陸羽辨水的故事。
說劉伯謅的排次是: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泉第二,蘇州虎丘寺泉第三......陸羽的排次是: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無錫惠山泉第二,蘄州蘭溪水第三……張又新成為我國古泉水文化的鼻祖之一。
到宋代,歐陽修寫了《大明水記》,對張又新的《煮茶水記》中劉伯謅的七泉”和陸羽的“二十泉”提出了不同看法,說陸羽論水的“二十泉”與他《茶經(jīng)》中的觀點相悖,是張又新弄錯了。
但宋代葉清臣《述煮茶小品》卻同意張又新的觀點,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提出:“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钡斎∩饺鍧嵳摺?是陸羽用水的觀點。
到明代,田藝蘅《煮茶小品》對源泉、石清寒、甘香等泉水的質(zhì)量作了較詳細的論贊同陸羽論水的觀點。
徐獻忠《水品》記述目的宜茶用水。張源在《茶錄》中說:“茶者之神,水者茶之母,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窺其體。”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試茶》中“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边@些記載說明泡茶用水的重要性。
到了清代,乾隆更是重視泡茶用水。他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中說:“水之德在于養(yǎng)其味貴甘,其質(zhì)貴輕,然三者正相資。質(zhì)輕味必甘,飲之(而蠲)疴益壽。故辨水者恒于質(zhì)之輕重,分泉之高下焉?!?/p>
所以他特制一個銀斗,量泉水之好壞。玉泉山的泉水只有一兩重,被評為“天下第一泉”。
我主編的《中國茶文化叢書》中《名泉名水泡好茶》(作者詹羅九)記錄了800多處全國的名泉名水,它是目前寫泉最多的茶書。
我國的泉水文化同茶文化共同發(fā)展,歷代都出現(xiàn)不少詠泉煮茶的詩。現(xiàn)摘錄如下以供欣賞。
1.唐代
釋靈一:“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
張又新:“消渴茂陵客,甘涼廬阜泉?!?/p>
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p>
崔玨:“銀瓶貯泉水一掬,松雨聲來乳花熟?!?/p>
皮日休:“丞相長思煮泉時,郡侯催發(fā)只憂遲。”
2.宋代
王禹偁:“唯余半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吟入惠山山下寺,古泉閑挹味何嘉?!?/p>
梅堯臣:“吳楚千萬山,山泉莫知數(shù)。”
蘇軾:“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楊萬里:“先生吃茶不吃肉,先生飲茶不飲酒。惠泉遂名陸子泉,泉與陸子名俱傳。”
章甫:“惠山甘泉苦不冷,日鑄茶香才是真。”
蔡襄:“此泉何以珍,適與真茶迂?!?/p>
陸游:“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p>
董嗣果:“嗤人難負平時口,跑地能開一掬泉?!?/p>
郭祥正:“幽泉出白沙,流傍野僧家?!?/p>
張?zhí)N:“降香天竺去,瀹茗冷泉來?!?/p>
釋文珦:“慮溷仙草性,崖間取靈泉?!?/p>
張雨:“水品古來差第一,天下不易第二泉?!?/p>
楊載:“此泉甘冽冠吳中,舉世成稱煮茗功?!?/p>
馬鈺:“兔毫盞熱鋪金蕊,蟹眼湯煎瀉玉泉?!?/p>
3.明代
高啟:“清泉生石脈,冷逼煮茶亭?!?/p>
文征明:“一樽不負探香興,更試三泉覆茗杯?!?/p>
徐禎卯;“惠山秋凈水泠泠,煎具隨身攜小瓶?!?/p>
文嘉:“江水山泉偶并嘗,新茶初試得清忙?!?/p>
譚之春:“披榛求山泉,寂寂入遠鏡。山泉出山濁,不如在山井。”
陳繼儒:“陸羽竹爐寒,清泉氣若蘭?!?/p>
4.清代
錢謙益:“剩將詩筆評泉品,何以匡山與惠山。”
施潤章:“今朝烹綠雪,山客餉清泉?!?/p>
汪琬:“松間涌古泉,上下百尺綆。值此槐火新,客來斗奇茗。”
查慎行:“我攜陽羨茶,來試第二泉?!?/p>
徐九:“山路馥幽花,探泉入溪谷。”
今天的泉水文化已由自然山泉水發(fā)展到人造礦泉水、純凈水、小分子水等各種泡茶用水。
少了些泉詩,多了些科學。泉水下陷,大地污染,自然山泉難覓。學古人,山野泉邊,煮茶休閑,難!
(文章取材于于觀亭先生所著《觀亭茶道》)
來源:茶館網(wǎng)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