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圍爐煮茶大火的時候,小編還在擔心天熱了這門生意要“黃”。
但思路打開,從賣“煙火氣”到賣“仙氣”,疲憊的年輕人是麻木了還是再度興奮?“神仙下午茶”值不值得我們買單?
仙氣飄飄的“神仙下午茶”
連茶桌都不用換,圍爐煮茶的形式搖身一變,火爐變冰爐,加入食品級干冰,熱茶變成冷萃茶,烤橘子變成時令水果,同樣是古風滿滿的新中式,卻主打一個充滿涼意的“仙氣飄飄”。
一夜之間,圍爐冰茶的社交討論度飆升。抖音上,“圍爐冰茶 ”已經突破 500 萬播放量,而在小紅書上,也不斷刷新圍爐冰茶的筆記。
相信對此大家看法不一。
正方觀點
非常應季,擺拍氛圍感很強,很"出片";茶飲比較健康,和咖啡一樣,泡館子的另一種選擇;與年輕人社交場景的適配度較高,活動環(huán)境相對靈活,具有恰到好處的參與感和簡單的娛樂性。
反方觀點
“上頭”快“下頭”也快,打卡容易,回購難。尤其是當這一服務產品存在著門檻低、內容同質化、產品內容參差不齊等亂象,更是使得不少消費者將這種形式視為 " 一次性體驗品 "。
對此,您怎么看?
圍爐冰茶只是喝茶嗎?
當然不止是喝茶!
首先,喝的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中式茶飲儀式感。
儀式感,這個詞已經說累了,但重塑中式茶飲的儀式感是值得提倡的事兒。
圍爐冰茶相比圍爐煮茶也在氛圍感上升級進階了。無論是新中式的美感,還是參與感、茶文化體驗、社交屬性,圍爐煮茶都已經囊括,唯有“仙氣”是圍爐冰茶帶來的新的亮點。
想起了《志明與春嬌》里面張志明喜歡把干冰丟進馬桶,制造煙霧彌漫的感覺。
這屆疲憊的年輕人,可能確實差了那一口“仙氣”,甚至愿意花錢去買。把水澆到干冰上,就可以擁有仿佛置若仙境的視覺體驗,負能量似乎也隨之蒸發(fā)而去,讓人享受著治愈又平靜的時光。
第二,喝的是一方空間帶來的松弛感。
松弛感,這個詞也真的說累了。
在場景上,圍爐冰茶和圍爐煮茶的場景似乎沒有太大差別。當然,夏日氛圍感也不能僅靠干冰產生的“仙氣”,還得靠一些裝飾和植物來增色。
有專家表示,圍爐冰茶只適合在院子里進行,因為在密封的屋子內揮發(fā),在從固態(tài)變成氣體的過程中,會使空間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不利于呼吸。
所以,這也要求了茶空間做圍爐冰茶需要一個獨具情調的小院子。
木制或竹制的小圓桌、竹編的水壺在圍爐煮茶中已經是必備,那么茶器上,從陶器變成玻璃器皿算是最大的改變。
而院子里,若有應季花果春生夏長,配以花花草草、一汪池水打造庭院深深的背景,或更為討喜。
竹簾、紗幕、魚池、紙傘等,也是具有夏日氛圍感的裝飾,在場景中呈現會更加逼真、唯美而又不失現代感。
第三,喝的是“朋友圈”社交新場景。
不知您有沒有發(fā)現,身邊有朋友熱衷在各個新穎的場所打卡,朋友圈的社交場景也頻頻刷新。不同空間也為消費者的興趣好愛、生活情趣構筑了一個新穎的平臺。
比如圍爐冰茶搭配鮮切水果、中西糕點蛋糕組合,各式各樣的冰粉、冰茶等,還有店家推出了放在冰爐里的冰粽,豐富度非常高。
消費者可以針對顏色、形狀進行搭配和擺盤。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審美,自由地組合和調配,讓圍爐冰茶更具獨特的個性。
還有消費者會特地穿著漢服去打卡圍爐冰茶,漢服佳人與庭院美景相映成趣,每張都是國風大片。
社交網絡上的圍爐冰茶照片,也是一場審美、攝影的技術大比拼,試想如果有商家推出“圍爐冰茶攝影大賽”,應該會吸引很多人參賽吧?
圍爐冰茶是“割韭菜”嗎?
有人說商家是割一把“韭菜”就跑,小編認為不至于,也沒必要。
目前圍爐冰茶的人均消費為65-80元。以福州為例,一份三人套餐,包含一份冰萃茉莉花茶、一份蛋糕、一份中式小點心、一份瓜子和零食若干,還是比較合理。
畢竟對于商家來說,圍爐冰茶更多屬于是“蹭流量”的行為,你不蹭,別人也會蹭。想要分得流量紅利,還是得拼手速呀!
通過圍爐煮茶、圍爐冰茶等新穎的形式引客流的同時,相信聰明的商家也會不斷淬煉自身的產品競爭力,不少茶館只是將圍爐冰茶作為一個增加亮點的消費項目,但更多還是基于傳統(tǒng)和新中式的結合,用心在耕耘自身的品牌文化,這樣才不懼熱度褪去。
無論是煮茶還是冰茶,從始至終賣的都不止是茶。
忙碌的日子里,偷得浮生半日閑,邀三兩好友品茶,閑聊, 享受一段慵懶漫時光,想想就覺得這才是生活啊!
正如于謙說:“人活著得有個好心態(tài) ,才能咂摸出日子的那個甜味兒來。”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