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的采制
《福建日報》,1954年5月29日
國內外聞名的,福建省崇安縣武夷鄉(xiāng)的武夷山巖茶,自從五月上旬陸續(xù)開始采制以來,這幾天正是茶青大發(fā)、采制最忙碌的時候。應邀來自鄰近各鄉(xiāng)的和遠道來自江西省上饒縣的五百多個采茶、制茶、揀茶工人和姑娘已及時趕到武夷山三十六個茶廠參加工作(茶廠是各茶農互助組成或數(shù)戶單干茶農合伙集體初制巖茶的場所),各茶廠熱烈展開了以注意衛(wèi)生,合理采摘,改進初制技術,提高巖茶產量與質量為主要內容的愛國增產競賽,幽靜的武夷山熱鬧起來了。
茶農、茶工和采茶姑娘踏著朝露進入茶園后,按照在愛國競賽中提出的保證,先將茶樹搖一下,使茶葉上的露水、小蟲和臟東西掉下來,然后撥開老葉輕輕地摘下嫩葉。已有二、三十年制茶經驗的老茶師陳李平說:“像今年的茶青,又肥又大又嫩,是多年來少見的?!边@是武夷山的茶農在解放后的幾年來辛勤勞動的成果。土地改革時,茶農們從地主和巖主手中分回的茶園,大部分已被荒草所淹沒,茶樹已經衰老了。茶農就在這破敗的基礎上重建茶園。人民政府先后貸款二億五千多萬給他們,近二年多來這里新種植的茶樹和老樹臺刈后所發(fā)的新叢近四萬叢,有一部分今年是第一年采摘。茶農們還改變了解放前種茶不施肥的習慣,每年要普遍進行兩次到三次中耕除草填新土和施肥,因此茶葉長得很好。喜愛唱山歌的茶農在采茶時不斷用山歌來歌頌自己愉快的勞動、豐碩的收成。動人的清婉的采茶歌不斷地從白云縈繞的山間傳出,有時還可看到這樣景象:在兩個巖頭上兩群采茶男女,一面在采茶,一面在“盤歌”(山歌對答)。就是這樣,他們采了這個巖頭又到那個巖頭采,一直采到夕陽西下。
入夜,武夷山里到處是篝火熊熊,濃郁的茶香夾在暮春潤濕的氣流里向四處散播。三十六個茶廠正把采下的茶青經過萎凋、炒青、烘焙等工序制成巖茶。今年各廠的制作間,在采制茶葉以前普遍進行了一次大掃除,各廠數(shù)百件采制茶葉的工具都進行了洗刷與修理,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制作骯臟、裝潢美觀”的習慣。崇安縣人民政府茶葉技術指導站站長等親自深入制作間指導制茶,茶農黃賢忠說:武夷山巖茶要運銷到國外,我們一定要制好,替國家爭光榮。因此巖茶的質量較過去有了提高。為了把白天采下的茶青全部在當晚制成干巖茶,制茶工人經常是徹夜進行工作,到了三更天,工人們?yōu)榱蓑屪咚?,高唱起茶歌,他們從“快快炒來快快揉,心里歡喜唱茶歌”唱起,唱到舊社會里悲慘的生活“茶工茶工真可憐,半碗咸菜半碗鹽,三捆稻草打官鋪,一枝松樹作枕頭”,唱到共產黨解放他們后的幸福生活,一直唱到“茶山也能變樂園,將來日子蜜樣甜,支援國家工業(yè)化,社會主義早日臨”。
在這樣繁忙的日子里,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派了一個攝影隊來到武夷山拍攝了這里美麗的風光和采制巖茶的景象。安徽省農學院的三十多位茶業(yè)專修科本屆畢業(yè)班同學也趕來實習。
今年武夷山巖茶是大豐收,預計至少可以出產二萬斤干茶,比去年增產二成左右。
來源:茶經導讀、武夷山茶產業(yè)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