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茶品種日益增多,工藝也不斷精進。
但目前對于茶葉的分類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認知度最高的當屬紅茶、綠茶、白茶、青茶、黃茶、黑茶。
這幾種茶類有明顯的區(qū)別,就是發(fā)酵程度的不同,簡單來說,發(fā)酵度反映了在制作過程中新物質產生的多少,發(fā)酵率越高,內含物質轉化得越多越徹底,發(fā)酵率越低,茶越接近自然狀態(tài)。比如說,綠茶是直接高溫殺青的,茶葉中的物質被直接固定在那個狀態(tài)不變化了,所以發(fā)酵度為零
類似煲湯的過程,發(fā)酵度低的茶,滋味鮮甜清爽,湯水清冽,性偏寒,適合上午飲用,有清火明目的功效(苦茶清火);發(fā)酵度越高的茶,湯越熬越濃,變得醇厚潤滑,性質越溫和。所以一般建議下午喝紅茶,晚上可以喝一些熟茶。
紅茶

紅茶是一種全發(fā)酵的茶,從視覺上來說,紅茶具有烏褐的外形、紅濃的湯色、紅褐的葉底。
對制造紅茶的茶樹品種,要求多是茶多酚含量高,這樣才能使紅茶滋味濃、強、鮮爽,湯色紅艷明亮。適宜制紅茶,如云南大葉種、海南大葉茶等。
主要代表茶:祁茶、滇紅、寧紅、宜紅。
功效:提神消疲、生津清熱、利尿、養(yǎng)胃護胃、舒張血管。
綠茶

綠茶與紅茶的區(qū)別就是不發(fā)酵,產區(qū)較多,產量高、品種也特別多,因此出口量也大。
綠茶都以春茶品質最好,因為春季茶中的苦味物質少而鮮味物質多,氣味清香,滋味爽口有回甘。而夏秋茶一般會比較容易出現苦澀。
主要代表茶: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等。
功效:抗輻射、美白、保持肌膚細嫩、有助于醒腦提神。
白茶

白茶因為工藝比較簡單,不炒不揉,只經過萎凋和干燥,是最接近茶葉本身的自然味道,茶葉上白色茸毛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銀針白毫之所以名貴就是因其遍披白色茸毛,銀色花澤。
白茶對茶園生態(tài)要求比較高,好的白茶喝起來柔和清甜,湯感濃稠,而一些海拔低、環(huán)境差、天氣熱且干旱情況下出產的白茶,會出現苦澀味。
主要代表茶:大白毫銀針、白牡丹等。
功效:具有解酒醒酒、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
青茶

青茶是屬半發(fā)酵的茶,介于紅茶與綠茶之間,葉片中心部分呈綠色、葉緣為紅色,在福建、臺灣等地種植較多。
青茶制工精細,綜合了紅、綠茶初制的特點,性和而不寒,無綠茶之苦、乏紅茶之澀,兼有紅茶之甜醇、綠茶之清香,其濃香和鮮爽的回味,是其它茶類不及的。
主要代表茶:烏龍茶、鳳凰單叢、武夷巖茶以及鐵觀音等。
功效:減肥瘦身、抗氧化。
黃茶

黃茶,微輕發(fā)酵茶,葉片呈黃色,湯色清澈,口感不同于紅茶黑茶,屬于清爽香醇型。
主要代表茶:湖南的君山銀針、霍山黃芽、蒙頂黃芽等。
功效:提神醒腦、消食化滯。
黑茶

黑茶的滋味比較特殊,茶湯的苦澀味不顯,滋味變得醇和而甜潤,有一種獨特的木質醇香。粗大黑褐、醇厚回甘性強,茶葉色澤烏黑,茶湯橙黃,口感厚重,香氣持久,多以餅型、磚形、沱形呈現。
主要代表茶:普洱茶。
功效:有降血脂、減肥、美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