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文化

一覽中國茶史:不同朝代的茶文化

茶從古代流傳至今,已然發(fā)展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浩瀚文化歷史長河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從最初踏進人們生活的那一刻起,茶就奠定了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茶文化越來越根深蒂固。讓我們跨越歷史長河,細細品味茶文化的發(fā)展。啟蒙——三國之

文化
10閱讀
·
2023年5月12日 09:18

茶科普:細數(shù)中國“茶道”的四大構成要素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中華茶道有環(huán)境、禮法、茶藝、修行四大要素。01、環(huán)境茶道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所進行的茶事活動,茶道對環(huán)境的選擇、營造尤其講究

文化
6閱讀
·
2023年5月12日 09:09

喝茶有禮,待客有道,這15個喝茶禮節(jié)一定要知道!

喝茶,是人茶之間的對話。禮茶,茶禮,是一種能量交換,它關乎人和氛圍。除去繁瑣的茶藝流程,以茶待客也蘊含許多“待客之禮”,基本禮節(jié)不可廢。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做到喝茶明禮,更能營造愉悅的喝茶氛圍。禮節(jié)不僅是見微知著,細節(jié)之處觀風雅,也是對茶文化

文化
7閱讀
·
2023年5月12日 09:05

喝一杯生活茶,賞一抹生活美

“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喜歡植物,蘭、梅、竹、菊、玫瑰、月季、牡丹、綠蘿,紅橙黃綠灰白黑,色彩斑斕,風姿綽約,多看一眼便覺擁有了一個世界。喜歡烹飪,土豆、花生、青筍、番茄,搭上油鹽醬醋,活生生

文化
3閱讀
·
2023年5月12日 01:07

扒一扒普洱茶“被黑”的歷史…

普洱茶自21世紀初回歸大眾視野之后,從一個偏居邊地的小茶種,一步一步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成為全民之茶。幾乎有人喝茶的地方就會有普洱茶的身影,似乎不懂喝普洱茶,都不敢說自己愛喝茶、會喝茶了。雖然經(jīng)歷各種波折,今日之普洱茶,發(fā)展勢頭依舊強勁。

文化
17閱讀
·
2023年5月11日 08:43

茶語手記:那人·那茶·那山

春生,初芽新綠的萌動和往常一樣,老葉喝完下午茶,便閑靠在倚窗的凳子上,心滿意足地遙望自家茶山。下過雨的午后,空氣中夾雜著洗凈的茶香,他慢悠悠地向外走去,想感受一下茶的世界里,寧靜的力量。一個人的茶香,一個人的茶韻。行走在茶道間,有一個聲音在不

文化
6閱讀
·
2023年5月11日 06:12

以茶入菜 成全春天的浪漫

《孟子·告子上》云:“食色,性也”。喜愛美好的東西(食物),乃本性使然,令人心生向往。對于中國人來說喝茶是雅事,享受美食則是樂事。以茶食佐茶,更是美上加美了。吃茶的歷史中國人在開始飲茶之前,就開始有“吃茶”的習慣。最初,我們的祖先是把茶葉當作

文化
7閱讀
·
2023年5月11日 05:55

喝茶禮儀:喝茶有禮顯涵養(yǎng)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著嚴格的敬茶禮節(jié),還有著奇特的飲茶風俗。中國飲茶,從神農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禮有緣,古已有之。“客來敬茶”,這是中國漢族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tǒng)美德與禮節(jié)。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

文化
9閱讀
·
2023年5月11日 02:05

烏龍出海:安溪茶的廈門遠航之旅

2022年,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tǒng)被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chǎn),在世界范圍頻頻亮相的安溪茶產(chǎn)業(yè),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發(fā)展要點?回首安溪茶葉出海之路,農業(yè)農村局教授級高級農藝師、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蔡建明

文化
3閱讀
·
2023年5月11日 01:19

仙氣飄飄的“圍爐冰茶”,值得我們買單嗎?

去年圍爐煮茶大火的時候,小編還在擔心天熱了這門生意要“黃”。但思路打開,從賣“煙火氣”到賣“仙氣”,疲憊的年輕人是麻木了還是再度興奮?“神仙下午茶”值不值得我們買單?仙氣飄飄的“神仙下午茶”連茶桌都不用換,圍爐煮茶的形式搖身一變,火爐變冰爐,

文化
8閱讀
·
2023年5月10日 08:24

茶與歲月的交融,便成了簡單靜美的時光

有人說,我們如今的生活就是忙碌、盲目和茫然。那些嘈雜的聲音和疲倦的塵埃緊緊纏繞著我們,他們像一個個嗜血的惡魔,如饑似渴的吞噬著我們的時間,折磨著我們的身心。其實我們一直尋覓不得的休閑空間,就隱藏在一杯茶里。人活著,總是要有夢想的,正如茶,總要

文化
4閱讀
·
2023年5月10日 02:21

喝茶到聽茶,聽到生命的歡歌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睡醒愜意的午后,擇一處清雅的飄窗,精心地布置一席茶,任陽光穿過窗外竹林,疏影離離,靈動了時光。早已分不清,是因享受獨處而喜歡茶,還是因茶而覺得守靜得歡,只是簡單覺得,慢慢沖一壺茶,是紛繁中奢侈的恩賜。一片茶葉在水中

文化
5閱讀
·
2023年5月10日 02:06

只可意會的“巖韻”究竟是什么?真相來了!

武夷巖茶,它最令人著迷之處在于它的“巖韻”。何為“巖韻”?攝影/朵朵歷代茶人說“巖韻”關于“巖韻”最具體、最精辟的表述當屬清人梁章鉅的說法,他高度概括為四個字:活、甘、清、香。他說:“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

文化
10閱讀
·
2023年5月9日 09:18

世上從來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這次喝的八八青,怎么跟我上次喝的不一樣呢?”“明明都是水藍印,為啥喝起來差別這么大?”“都說早春喬木的煙香很濃烈,這次喝起來為何這么飄?”……本文作者張旭在多年的中老期茶經(jīng)營期間,經(jīng)常會面對客人發(fā)出的不解與驚訝,我們可以說,這正是普洱茶的獨

文化
3閱讀
·
2023年5月9日 09:12

那茶那水,洗盡古今人不倦

有人以喝咖啡為時尚,而一千年的宋朝人,進茶坊也就是種時尚,跟現(xiàn)代人愛喝咖啡一樣。宋人的飲茶法,跟今人以開水沖泡茶葉的喝法不同,而是將茶葉研成末,再以開水沖之,“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筅擊拂”——這叫做“點茶”。宋人點茶,對茶末質量、水質、火候

文化
4閱讀
·
2023年5月9日 06:29

水仙茶傳承發(fā)展帶來的啟示

觀賞黃坑、生態(tài)溪源、麻沙楠木林等景區(qū)的美麗風光,體會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區(qū)的文化底蘊,重溫太陽山舊址的紅色故事……今年“五一”假期,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游客絡繹不絕。游客在觀景之余,還可以吃特色美食,品水仙茶,令人心曠神怡。水仙茶是中國茶葉優(yōu)良品種

文化
4閱讀
·
2023年5月9日 06:24

圍爐冰茶——新中式茶飲的儀式感

近年來,快節(jié)奏的城市生活,讓都市人在工作之余開始追求精神“治愈”,帶有氛圍感的消費場景逐漸構建出新的社會消費形態(tài)。上個冬天,圍爐煮茶全網(wǎng)爆火,大街小巷的茶社、飲品店紛紛效仿,一時間成為都市年輕人的社交新風尚。在美團上,搜索“圍爐”二字,還會出

文化
7閱讀
·
2023年5月9日 02:00

茶席設計全攻略!一文帶你探索八大要素,提升茶藝體驗

茶席,是一個涵蓋了人、茶、器、物、境的美學空間。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人作為悅己娛人的活動主體,在泡茶、品茶、造境的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美的意象。一個理想的茶席,首先要符合人體的工學原理,要實用省力,要平衡舒適。其次要有美感,要給人帶來眼、

文化
5閱讀
·
2023年5月9日 01:17

芳村,中國茶的“華爾街”

普洱茶,如何走進很多人日常生活?它經(jīng)歷了多年的沉寂,游走在東南亞,甚至千里之外的歐洲。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普洱茶的風尚從它當時的集散地香港回流到了珠三角,進而影響到越來越多的消費人群,最終形成了一個高度聚合的普洱茶市場——廣州芳村。在這

文化
6閱讀
·
2023年5月9日 01:14

茶文化:六大茶類關鍵加工工藝

中國六大茶類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依次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烏龍茶,其中綠茶的出現(xiàn)時間較早,是由唐朝的蒸青團茶演變而來,當時已具有炒青技術,而烏龍茶則是在清代1725得以首發(fā),并先后陸續(xù)傳入我國臺灣以及閩北,至此六大茶類正式形成。六大茶類主

文化
17閱讀
·
2023年5月8日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