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茶的藝術(shù)

  沏茶、欣賞茶色、呷飲茶湯是一種由技能而藝術(shù),由藝術(shù)而晉至一種境地的美妙進程?!都t樓夢》里櫳翠庵女尼妙玉說:“一杯為品,二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飲牛飲騾了”;明人許次紓說:“一壺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鮮美,再則甘醇,三巡意欲盡矣”,都著重清啜慢抿,細細品嘗。深得品飲之道,廣泛見諸龍井茶、烏龍茶以及巴蜀區(qū)域蓋碗茶的品飲之中。
  龍井茶的品飲通常用無色通明玻璃杯或白瓷茶杯,汲溪流或礦泉水沖泡。沖泡時要提壺高舉,讓80度的開水自上而下沖瀉入杯,使茶葉沖散浮立水面,當即可見杯中清湯綠葉,明顯有致,茶葉一旗一槍,婀娜多姿,又如游魚徜徉于澄水之中。而杯口水汽如白鶴飛起,茶香四溢,暖氣熏人。這時捧杯初呷,略見甘醇;再飲,頓覺漠然中回味甜美,齒頰留芳,好像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散全身。方知“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烏龍茶的沖泡品飲另具一格,考究“高沖、低斟、刮沫、淋蓋、燙罐、熱杯、弄清、濾盡”等藝術(shù)。即先提起開水壺,將茶壺、茶杯逐個燙過。然后在小茶壺內(nèi)放入半壺以上的茶葉,沖入滾沸的開水至壺口,并用壺蓋刮去表層白沫,當即加蓋保香。再用開水遍淋壺外,以加熱保溫。略等頃刻后,按“低、快、勻、盡”四字訣進行斟飲。“低”指壺嘴緊貼杯沿,切勿過高;“快”指迅即瀉茶入杯,以便保溫;“勻”指對著并排置放的杯盞采納一二三四、四三二一的方法巡回斟茶,人稱“關(guān)公巡城”,以使每只茶杯內(nèi)的茶湯濃度均勻;“盡”指不留積茶于茶壺中,要一滴滴分斟杯中,人稱“韓信點兵”。此刻仍不急于捧喝,而是以中指托杯底,送至鼻端,看色聞香;然后才碰杯輕啜,讓榜首口茶湯在嘴中回旋,以舌品嘗;一旦茶湯入喉,口中“嘖嘖”作響,又辨其回味,品其神韻。

  巴蜀區(qū)域的蓋碗茶以其茶具的共同,沖茶技藝的高明,以及茶館的別有風(fēng)味,而自立于茶飲之林。蓋碗茶的茶具是用瓷蓋、瓷碗、銅托盞(或瓷茶托)組成的三件頭。茶蓋可操控敞口茶碗中的水溫;可用來翻轉(zhuǎn)茶葉,使其浸泡充沛、均勻;可用以刮去茶碗外表漂浮的茶末與泡沫;還能夠再呷飲時擋住茶葉,勿使喝進嘴里。托盞也自有妙用,既可托住茶碗,不燙著桌面,水溢不濕桌;又便于茶客端茶不會棘手。沖泡蓋碗茶的“茶博士”更有一手絕活,他們能一手提長嘴大銅壺,一手拎數(shù)十套茶碗;擺放茶碗方便妥當,如彩蝶飛舞;沖茶能隔座添水,讓水柱騰空而降,翻騰有聲;而一當茶水與碗沿相齊,就戛然而止,碗外不留一滴。巴蜀的茶館多構(gòu)建于竹畔、林間、水邊,通行大靠背竹椅,高雅、舒服、安穩(wěn),便于半躺談天,閉目養(yǎng)神,可享安靜悠然之趣,乃至到達融融和和,渾渾冥冥、物我合一的最高境地。 

責(zé)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